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数码相机 > 详情

数码相机教学光圈,数码相机教学光圈怎么调

2024-08-10 11:08:01 数码相机 0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数码相机教学光圈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数码相机教学光圈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如何学习光圈、感光度和快门速度的关系?

单反相机完成拍摄时,光圈、速度和感光度的选择是保证一次拍摄准确曝光或满意曝光的三大“基石”,三者之间此消彼长相互配合,实现“底片”上的曝光需求。

数码相机教学光圈,数码相机教学光圈怎么调

除了使用完全的“傻瓜式”模式拍摄外,每种拍摄模式之下都有单独对光圈、速度和感光度调整的可能和空间,可以在光圈、速度和感光度的最大与最小之间进行一系列、不同的调整,就是平常所说的加大光圈、减小光圈或提升速度、降低速度或降低感光度、提升感光度等等一系列指令。

我们可以对三项指标中的一项、两项甚至三项进行调整,也可以只针对其中的一项进行调整,调整的目的,就是实现正确的、合适的、满意的曝光。

早期的光圈大小分级是比较简单和粗略的,一般是按2.8、4、5.6、8、11、16、22的顺序排列,不同的相机范围不尽相同(以下的速度和感光度范围类似),从左向右相邻之间的实际光圈大小是2:1的关系。比如4的光圈与5.6比较,4的光圈就是5.6的两倍,而5.6的光圈就是4的一半,以此类推。

速度的分级排列是1、1/2、1/4、1/8、1/15、1/30、1/60、1/125、1/250、1/500、和1/1000秒,从左向右相邻之间的两种曝光时间也是2:1的关系。

感光度的分级排列是50、100、200、400、800、1600、3200等等,从左向右相邻之间的两种感光度,左面的比右面的画质“高”一倍,但是就“感光能力”而言,却却是后面的比前面的“强”一倍。

但是,现在单反相机的精细程度和细化能力大为提升和增强,一般都是在原来的两个分级之间,“插入”了两个区分点,以适应更为精细的调整需求。

比如,就光圈而言,在原有的2.8到4之间,插入了3.2和3.5两个“节点”,实际上就是将原来2.8到4之间的“1”个档距等分成了三个区间,向右调整一次可以增加1/3,实现1/3+1/3+1/3=1的效果。

这样的分级说法,与原先的“加大一档光圈”或“减小一档光圈”似乎出现了冲突,出现了到底是“一级”还是“一档”的纷争。为了解决这一冲突,统一表述为“加大1/3光圈”或“减小1/3光圈”的说法就足够应对了。

就曝光速度而言,在原有的1/4与1/8之间,插入了1/5和1/6两个节点,在原有的1/60与1/125之间,插入了1/80和1/100两个节点,等等。虽然在数值上不一定是“三等分”的标注,但是实现1/3+1/3+1/3=1的目标是完全相同的。

回答这个问题,我们用一个三元一次方程式来解决。

假设:

x=快门,y=光圈,z=感光度,e=照片效果。

那么三者的关系是:

e=ax+by+cz

其中abc都是常数。也就是固定数值。。

y和z不变的情况下,x越大,曝光时间越短,同一场景拍出来的照片,效果越暗。反之越亮。但光线充足的情况下,x的值大,可以凝固场景瞬间。

所以说x的值,我们要根据环境光线情况和想要的效果进行设置。

x和z不变的情况下,y越大,进入镜头的光线越少,同一场景拍出来的照片,效果越暗。反之越亮。但同时景深就会越大。也就是说,前后清晰度相差不远。

首先,拿一支定焦镜头。

1)调到A光圈优先模式,在桌上,由远及近摆一串笔或者别的什么,对着中间的一根对焦,改变不同光圈看不同效果。2)再对着同样的物体,光圈快门不变,改变不同感光度看不同效果。3)调到S快门优先模式,对着马路上的车,调不同速度的快门,范围可以从1秒到1/200秒,看不同效果。

三个效果的不同都看出差异了,也搞清楚大小快慢和效果的联系了,你就可以根据想要的效果反推要如何操作自己的机器了。

要想学习他们之间的关系,那还得先从它们各自的作用说起,虽然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—控制照片的曝光程度“也就是亮度”,但是在这个共同点之外,它们还有各自不同的分工。

比如光圈的设定,光圈的设定是相邻的两个档位,光孔的面积会相差一倍, 而在底片上形成的图像的亮度则会变化一倍,所以维持同样曝光度所需要的时间也相差一倍。光圈的标识是f值。f值越小,光孔口径就越大,在相同单位时间里进入的光线便越多,所以第一级进光量刚好是下一级的两倍。例如光圈从F1.4调整到F2.8 ,进光量就多了刚好一倍。依据不同的环境和拍摄要求来调整光圈,这是一个必需学会的技能。千万不要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光圈用到底,这样你对光圈的了解会非常局限,连后期技术的提高也会受到影响。


同时f值还影响景深,什么是景深呢?就是指
被摄景物产生比较清晰影像的最近点到最远点的一个范围。也就是被摄物体清晰成像空间的深度。在景深范围内,前后影像的清晰度是会出现变化的,其中 在对焦点上的物体,清晰度是最高的,其余物体的影像清晰度,会因为和焦点的距离改变,而成正比例下降。通常离焦点越远的物体 清晰度就越差!

再说快门速度 ,快门速度首先解决的是曝光量。在拍摄时,成像面上受光越强,留下的影像越明亮。图片的亮度一般也和曝光时间成正比,就是说可以通过长时间的曝光 将弱光积累成更亮的强光。因此,在环境比较昏暗时,快门速度降低,拍出来的画面就比较明亮。意思就是快门和关闭时间 间隔得越久,收集到的环境光线越多,画面就越亮。反之则越暗!

快门速度还会影响画面的清晰度,拍摄时 快门速度如果偏低,拍摄对象的移动或者抖动就会被记录下来,导致图像模糊。


最后来说感光度,感光度的简称是iso,胶片时代这个词已经开始应用,数码相机的ISO感光度也是一个意思,对于数码相机来说,它就是指CMOS对光线的敏感度,也由ISO的数值表示。ISO的数值变大,相机对光线的敏感度就会相应提高,也就是说在同等曝光时间下,使用更高ISO能得到更亮的画面!拍摄时普遍的概念就是以最低ISO得到最佳的画面,因为低ISO的成像质量会更好!


但是高ISO同样是有弊端的,那就是噪点,什么是噪点?就是拍摄过程中 传感器在把光线作为接收信号 先接收再输出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图像中的粗糙像素,这些粗糙像素是照片中不应该出现的干扰像素,噪点大部分都是因为电子干扰而产生的。噪点明显的照片就像是上面粘了很多颗粒一样,不过因为现在相机技术的进步,噪点已经控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里了,如果不是放大到完整尺寸的话,噪点的情况是完全可以接受的。

在实际的拍摄过程中,我们要合理组合它们三个的参数,以用来拍摄我们心目中的理想画面!根据不同环境,不同的拍摄目的、随机应变 及时调整。


例如,在一般需要用到闪光灯的暗光场景下,通过提高ISO感光度可以不使用闪光灯保留环境氛围。前面已经讲了通过控制光圈调节景深 也就是背景虚化程度,控制快门速度调节被摄体效果 需要即时定格画面就用高快门速度,需要运动感 也可以用低速快门,然后固定了光圈与快门速度组合得到的曝光,再与ISO感光度相结合 就能够得到更加丰富的照片氛围表现。

如果是初学者,建议先调到m档,同样的拍摄环境,每一个参数挨着试一遍,很快就能搞懂它们之间的关系了。它们其实就是互相补偿的关系,根据自己的拍摄需要,首先保证哪些东西、然后牺牲掉哪些东西!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数码相机教学光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数码相机教学光圈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
相关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