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数码相机 > 详情

推翻清朝之后发生了什么(推翻清朝之后的全部历史)

2024-06-20 17:45:35 数码相机 0

1912年2月12日,以隆裕太后和溥仪颁布的第《退位诏书》号为标志,清朝永久退出历史舞台,宣告灭亡。

然而,早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,清朝就已经病入膏肓。它的死亡已成定局,只是时间问题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一下。

推翻清朝之后发生了什么(推翻清朝之后的全部历史)

首先,清朝失去了民众的支持。

1900年6月,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在东单牌楼被清朝神机营枪杀。清朝立即向11国宣战,并悬赏杀戮外国人,引发八国联军入侵中国。当年8月中旬,八国联军两万余人从天津攻入北京。

按照正常逻辑,如果有外敌入侵,国家军民应该同仇敌忾,共同抗击敌人。

然而,在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的当晚,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作为最高统治者,像受惊的小鸟一样,抛弃城内军民,仓皇逃出北京,经河北、山西逃往陕西西安。

强大的统治者逃走了,北京手无寸铁的百姓不得不承受战争的后果。

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,无恶不作。就连八国联军总司令韦德·韦斯特也承认,“中国遭受的破坏和掠夺损失的具体数字永远无法查清,但数量一定极其巨大”。

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之前,慈禧太后竭尽全力拉拢义和团。

但她逃离北京后,于9月7日下旨“严厉铲除”义和团。似乎一夜之间,义和团从“国家的栋梁”变成了“国家的罪人”。

义和团在八国联军和清廷的共同努力下倒在血泊中。

其次,清朝失去了汉族大臣的支持。

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,清朝面临着深刻的内忧外患。

然而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都没有结束清朝的国家命运。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汉族大臣支持清朝的运作。

特别是太平天国运动期间,太平军席卷全国。鼎盛时期占领南京,拥有近半壁江山,足以与清朝抗衡。

在太平军面前,清朝的两支常备武装八旗军和绿营军难以抵挡。太平天国派出了两万多人的大军,可以轻松到达天津附近。

在此关键时刻,以曾国藩、胡林翼、左宗棠、李鸿章等人为代表的汉族大臣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,力挽狂澜,强行延长了清朝半个多世纪的寿命。

太平天国被征服后,曾国藩、左宗棠、李鸿章等汉族大臣发动洋务运动,给病重的清朝注入了“强心剂”。

时间流逝,到了1900年,连汉族大臣都敢“遵、违”朝廷命令。八国联军侵华时,东南诸省仍驻有重兵。慈禧太后颁布命令,希望东南各省督军能率军进京侍奉国王。

但李鸿章、张之洞、刘坤一等东南诸省督军明确表示不会率兵进京投奔秦王。

湖广总督张之洞、两江总督刘坤一与英国、法国、美国、德国、日本、意大利、沙俄、奥匈帝国代表达成《东南保护约款》和《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》帝国在邮政大臣盛宣怀的牵线搭桥下。

根据这两个协定的规定,除上海租界由各国共同保护外,长江及苏杭大陆均由各省总督保护。双方不开战。这就是所谓的“东南互保”。

两广总督李鸿章、闽浙总督徐应轩、浙江省省长刘树堂、安徽省省长王志春、广东省省长德寿宣布加入东南互助保险公司。陕西巡抚段方和四川巡抚奎俊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加入东南互保,但实际上是支持东南互保的。

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有汉族大臣公开与清廷决裂。没有汉族大臣的支持,清廷就无法再发挥其作用。

第三,清朝失去了八旗外戚的支持。

清朝以八旗为基本制度。八旗的亲戚贵族是清朝维持统治的核心力量,属于“自己人”。清朝为何失去八旗外戚的支持?

因为慈禧太后敢于对“自己的子民”下狠手。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之前,慈禧太后主张对11个国家宣战。

然而,总理府外务大臣、工部左侍郎徐景成,户部尚书李善,兵部尚书徐用仪,内阁学士涟源,元太常寺尚书张反对慈禧太后的主张。慈禧太后“非常愤怒”,将这五人相继杀害。

这五人中,立山是蒙古正黄旗人,涟源是红旗满洲人,慈禧太后说谁就杀谁,眼睛都不眨一下。

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后,他们攻入北京,并向清朝谈判代表提交了一份必须处决的罪魁祸首名单。名单上有12位王公大臣的名字。

这12人大多是八旗的亲戚,如庄王载洵、端郡王载翊、辅国公载兰等。在西方列强的压力下,慈禧太后不得不按照他们的要求进行严厉的惩罚:

载洵被勒令自缢,载翼、濮浚父子被流放到西安,载兰被流放到新疆,还有人被斩首,还有人自杀。

清廷因谄媚西方列强而丢了面子,当然也失去了八旗外戚的支持。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,以清奕劻亲王为代表的权势八旗外戚居然支持清帝退位,令人尴尬。